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介绍

2024年07月04日 10:30 桂芳 点击:[]

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

01 序言

建设目标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历史交汇点,立足区域制造业转型,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提高学校关键办学能力,2021年政校行企协同建设了“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中心以“全球科技、本地转化”为理念,聚焦工业4.0技术展厅、工业4.0示范工厂、员工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技术交流七大功能,强化科教融汇引领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孕育了数字化工厂、智能感控、数字孪生和特种机器人等研发团队,以项目为纽带,助推区域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实现科技资源转化服务能力及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发展历程

02核心团队

数字化工厂研究团队

团队成员

带头人:杨小东

教授,国家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负责人,广东省数字化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技术中心主任、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智能机器人产业智能制造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制造业信息化分会理事、顺德大良工业互联网协会专家委员。

团队骨干成员:蔡泽凡、宋玉宏、余志鹏、高崇金、王丽杨、王鸿博、李丽丽、邓霞等。

研究方向:数字化工厂技术研究与实施。

主要成果

“ 工业机器人技术”团队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

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平台依托、项目纽带、产科教融合:面向制造业高端化的人才培养顺职方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广东省数字化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技术攻关项目

1.万和“工厂制造执行系统(MES)项目(到账经费861万)

项目团队在对万和公司7个工厂的总装生产工艺过程、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人员管理等层面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进而输出MES系统整体业务解决方案,并在顺德多个工厂的总装车间实施MES项目,到账经费861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万和公司高黎工厂成功入选佛山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工厂年产值提升45%,人均产值提升102%,单位人时产能提升69%,库存周转率提升129%,单位产品能耗减低42%。

2.灯塔工厂:美的集团厨房电器微波炉产线升级项目

与亚琛工业大学共同组建中德团队,应用工业4.0技术对美的微波炉制造中的钣金冲压视觉检测、钣金焊接线等七个工作包进行改造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后显著提高了微波炉工厂的生产效率、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助力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入选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2022年营业收入提升19%,利润总额提升43%,一次装配合格率提升5.4%,2019-2023年度工厂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3亿元。

智能感控科研团队

团队成员:

带头人:胡正

博士,获美国政府部门认定“杰出研究员”。广东省工业互联网数字化专委会专家,百度风投工业智能学院导师,曾任职美国福特汽车计算机视觉专家,上海交大-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中心导师。

典型项目

团队从2019年起开始着手自动化喷涂系统的研发,于2021年中标中车广东交通车辆有限公司“自动喷涂机器人”项目,并于2022年交付验收通过。团队正在攻克“基于3D视觉的智能示教技术”,实现该系统的全面自动化与智能化,下一步将继续与中车集团合作,致力将项目打造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行业重点项目标杆。该项目的实施解决了车厢喷涂工人招工难的痛点问题,为我国每年2万节车厢的维护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提升喷涂效率1倍以上,节约油漆25%以上,每年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

数字孪生双创团队

团队成员:

带头人:张志强

研究生,教授,高级工程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负责人,佛山市计算机学会委员,顺德区社科联监事,佛山市层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

团队骨干成员:陈志涛、邹文杰、罗曼、齐济、刁建忠、潘东、梁旭禧、邓东博等。

研究方向:工厂数字孪生研究与实施。

典型项目

近年来工厂数字孪生团队帮助美的、联塑等地方龙头企业、中铁集团建设数字孪生系统,到账经费超100万元,成果转化超130万元。

中国联塑集团虚拟仿真数字孪生工厂

2021年为中国联塑集团开发注塑车间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系统,实现车间设备的远程、实时点检与维护,设备运维效率提高25%,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美的洗碗机数字孪生工厂

2021年承接美的集团洗碗机工厂三维虚拟生产车间建设项目,实现核心产线100%三维数字化管理,产能提升25%以上,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动车组综合应急指挥系统

2022年承接中铁集团动车应急仿真指挥系统项目,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助力中铁集团提升动车行驶中出现故障时的快速应急处理能力。

2023年承接了阿联酋“AMR智能制造生产线数字孪生系统”项目,探索和实践“技术出海”服务模式。

特种机器人研究团队

团队成员:

带头人:秦磊

博士后,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称号(万人计划),佛山市政协委员,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机械节能环保分会理事,《中国博士后》杂志封面人物,广东省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机器人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一届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佛山市创业领军人才,广东工业大学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广东工业大学创业导师,佛山市南海区大城工匠,佛山市禅城区青年创业导师。

团队骨干成员:王志宏、王鹏飞、张军宝、蒋振宇、林泽钦、张人才、魏蕴中等。

研究方向:特种机器人研究与产业化。

典型项目

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系列化机器人及软件开发(到账经费500万),该项目包括系列化光伏面板清洁机器人设计、样机制造和现场测试使用、光伏电站用无人机巡检系统及软件的开发、光伏电站用全地形移动机器人底盘及作业工具设计,项目到账经费500万元。团队设计的光伏清洁机器人2023年销量为3200台,包含设计、施工和运维服务在内的销售收入为5600万元。预计2024年销量达12000台,包含机器人本体、施工和运维服务在内的销售收入为2亿元。

03科研成果

近年来团队成员在科研项目、论文、专利、标准和科技奖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获纵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横向课题超60项,到账超过2000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43项、软件著作权51项、实用新型96项,其中转让52项,转让金额281万元;团队成员获市厅级以上科技奖5项。

团队成员近年获得的高水平纵向项目

2023

项目名称:基于压缩感知的半导体芯片缺陷太赫兹超分辨成像技术研究

负责人:毛淇

项目来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经费(万元):10

2022

项目名称:PT对称修正非局域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描述的飞秒孤子和畸形波的操控研究

负责人:钟卫平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经费(万元):45.5

项目名称:高维非局域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负责人:钟卫平

项目来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经费(万元):10

项目名称:基于FMCW的毫米波近场雷达三维成像算法研究

负责人:曾乐天

项目来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经费(万元):10

2019

项目名称:人工超材料中无衍射赫姆嚇兹光束传输与控制的研究

负责人:钟卫平

项目来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经费(万元):10

奖励

2023

成果名称:面向复杂工况高精度定位AGV及智慧物流系统研发与应用

奖励名称: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参与人:高崇金

成果名称:高效智能精密锻压装备关键技术及新型(重型)锻压装备的产业化

奖励名称:佛山市高新技术进步一等奖

参与人:胡建国

2022

成果名称:高效智能制药包装成套装备与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奖励名称:广东省机械工业科技一等奖

参与人:李丽丽

成果名称:高效智能药品包装技术、装备及产线

奖励名称:广东省科技二等奖

参与人:李丽丽

2018

成果名称:2mm超薄大板面全钢化玻璃辊道式成套装备研发与产业化

奖励名称:广东省机械工业科技二等奖

参与人:王鸿博

04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

示范参观

亚琛中心以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培训,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沙龙,智能制造科普基地,智能制造技术专题研讨及解决方案设计等形式进行社会人才培养或技术服务,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智能制造数字化综合性人才。接待包括政府机关,研究机构,企业,行业协会,兄弟院校等单位,截止目前接待参观交流10061人,培训3269人,培训55场次,其中接待企业67场次,事业单位143场次,研究机构15场次,行业协会10场次,政府机关20场次。

上一条: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党支部开展顺德科普公益研学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同筑智能梦 共画同心圆一一智能制造学院举行我与校友面对面之“智造·未来·成长”对话优秀校友沙龙交流活动

关闭

智能制造学院版权所有